Process of Restoring Pipe Organ Use in Worship
沙面堂拟在崇拜中恢复管風琴使用
沙面堂始建于1865年,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基督教堂。1904年,来自伦敦的沃克父子公司(John Walker&Sons)为沙面堂制造和安装一套精美的双人手动管风琴,成为广州最早拥有管风琴的教堂。
管风琴在教会历史中的应用
管风琴(Pipe organ)是一种古老的大型气鸣式键盘乐器,也是世界上体积最大的乐器,至今已有2200余年历史。管风琴在教堂礼拜中的最初作用是作为呼唤礼拜者参加礼拜的信号。但到了公元10世纪,在礼拜过程中开始使用管风琴。管风琴与钢琴最大的不同,在于其发音方式。不同于钢琴振动琴弦发生,管风琴靠鼓动风箱内的空气,通过铜制、锌制或木制音管来发音。因此,管风琴和人类的的发音方式更加类似,可以说是一种有“气息”的乐器。这让人们想到,上帝吹气在人的里面,人就成了有灵的活人。这种通过加压空气或“呼吸”产生声音的发音方式赋予了管风琴独特的音色和特性,特别是在与教会崇拜礼仪上用于人声伴奏。这也是为什么管风琴能够从历史的长河中脱颖而出,超越其他乐器在教会音乐侍奉中占有独特的地位。
世界上最古老的可演奏管风琴位于瑞士锡永的瓦莱尔大教堂(Basilica of Valère),其中 12 根管子的历史可追溯到 1435 年左右。
沙面堂恢复营造管风琴的契机
在整个《诗篇》中,我们发现了三种类型的乐器:那些被吹、拔和敲打的乐器。换句话说,弦、管乐器和打击乐。在教会整体的圣乐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,堂会决定恢复管风琴的使用,以期进一步规范崇拜,使教会礼仪更多呈现出庄重、肃穆的氛围。
沙面堂恢复营造管风琴的动力
1.恢复以人声为核心的崇拜
人声是天然的乐器,教会音乐崇拜的核心也是人声,甚至都不是乐器。人声远比乐器更早进入教堂崇拜。因此,任何乐器的伴奏应该要做到衬托人声,而不是喧宾夺主。管风琴作为气鸣乐器,通过空气柱的震动发声,并且是持续地发声,发声的起点本身并不明显突兀,能够更好地和人声融合。
2.强调乐器在崇拜中的功用
管风琴有相当多的音栓是轻柔庄重的,相比于钢琴更适合演奏背景音乐。例如在崇拜正式开始之前,弹奏轻柔细腻的音乐(赞美诗,圣咏前奏曲等等),来提醒会众保持安静,静默在长凳上默祷预备身心。在圣餐礼和奉献礼,会众处在等待中的时候,以连贯、轻柔的音乐保持崇拜氛围的持续。在崇拜结束后,侍奉人员退场时,作结束时的背景音乐,或是庄重离场(比如受难日或者常年期),或者凯旋离开(比如复活节或者圣诞节)。
3.推进以音乐为媒介的福音事工
音乐是布道的延伸。巴洛克时期作曲家巴赫(Bach)视自己的清唱曲(kantata)是一种音乐的讲道,因为他写的清唱曲同时也配合每日读经的信息。在教堂中,管风琴的音色往往更加浑厚有力,余音绕梁,不仅给人带来一种声音上的冲击,更有一种心灵上的震撼。堂会希望更多通过音乐来表达信仰,传递天国的佳音。
沙面堂恢复营造管风琴的进展
自2022年以来,堂会教牧同工不断与各界接洽,广泛征求意见,多方寻找适合本堂的管风琴。经过全面评估,目前已经确定了采购计划,后续使用、维护方案也已基本落实。
目前,管风琴采购费用预计人民币50万元,计划在圣诞节前完成费用筹集。请弟兄姊妹一同为此事工代祷,如有感动参与奉献,请备注“管风琴”。愿上帝坚立我们手所做的工!
同心合意 兴旺福音
互联网宗教信息许可证
粤(2022)0000059号